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柏拉圖的洞喻 Plato's Cave Allegory



在《理想國》第七卷當中,柏拉圖曾經以洞穴的比喻來描述人類知識的本質。柏拉圖洞喻(Plato’s Cave Allegory)的對話寫著:

蘇格拉底(以下簡稱蘇):我要你想像下列這個情境,看看人的天性是智慧或無知到什麼程度。想像有一個地洞,洞穴的開口朝向外面的陽光,但是洞穴本身在地下很長。在洞穴裡有一群從小就被監禁的囚犯,他們的雙腳與脖子都被鐵鍊緊緊綁住,以致於只能向前看而不能轉頭。在他們背後上方燒著火,在火與囚犯之間有一條走道相通。這條通道的前端矗立著一堵牆,這堵牆就像是表演皮影戲時,介於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布幕。再假設這道牆之後有人正在搬運各種束西,包括了用木材或石頭製造的人形或動物。很自然的,這些人裡有些在談話,有些沈默不語。

設定好場景後,柏拉圖開始描述他想像中的對話:

葛樂康(以下簡稱葛):真是古怪的景象,古怪的囚犯。

蘇:這都是依據真實生活描繪出來的,我可以這麼回答你。請你告訴我這些可憐的囚犯,除了火炬的光亮投射在洞穴牆上的影子之外,能不能看見自己或者身邊的囚犯?

葛:假若這些囚犯沒辦法轉過頭去,那他們怎麼能看得見呢?

蘇:那麼,他們看得見在通道上被搬運的那些東西嗎?

葛:當然不行。

蘇:如果他們可以彼此交談,那麼他們會不會認為自己看見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事物?

葛:這是難以避免的。

蘇:假如他們面前的牆會反射聲音,你認為他們會不會覺得通道上有人說話時,其實是由牆上的影子所說出來的?

葛:他們只能這樣想。

蘇:所以,囚犯們會相信這些物體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了?

葛:這是難以避免的。

柏拉圖接下來繼續描述這些囚犯突然獲釋,來到充滿陽光的真實世界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後續的內容我不打算多述,我想要來談談這段對話關於人類知識本質的意涵。如同其他偉大的作品一樣,柏拉圖的洞穴寓言也經歷過無數的詮釋。對於科學家以及試圖瞭解世界的人而言,洞穴語言其實僅只傳達了一個訊息,這個訊息就是,任何與人類自身或世界有關的理論頂多只能替我們描繪出實在世界的模糊輪廓。假若光線變得較為明亮,我們也許能夠把一些影子看得更清楚一些,但是它們仍然是影子。

0 意見: